阿波羅16號太空人遺留月球表面照片曝光
 2012年5月23日消息﹕ 外電報道,1972年4月23日,美國NASA阿波羅16號太空人查理-杜克和約翰-楊,開始實施該項月球任務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艙外任務,利用月球探測車探測笛卡爾高地。在此次艙外活動中,杜克在搭建一個太陽風收集器之前,將隨身攜帶的一張很小的全家福照片放到了月球表面上,並用自己的電影攝影機拍攝了一些照片。這些珍貴的照片見證太空人們來自月球的親情。 在其中一張照片中,杜克遺留在月球表面的那全家福照片有些模糊,但上面仍可以看清楚杜克本人、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查爾斯和托瑪斯。當時似乎在夏季,杜克一家坐在一條長椅上。這張全家福照片被細心地包裹于透明的塑料中,它因為曾經被裝在太空人服口袋中而看起來還有些褶皺。記者推測,這張照片也許還在原來的位置上,距離杜克的腳印只有數英寸,而杜克的腳印應該也還在。 今年4月23日恰好是這些照片拍攝40周年紀念日。當時,記者在“阿波羅計劃圖片庫”中搜索與“阿波羅16號”相關圖片時,偶然發現了這些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月球樣本、實驗場景以及月球探測車等,所有這些場景都令人著迷。我突然發現了這張特殊的照片,禁不住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要知道,一家全家福照片放在另一外世界的表面上,除了令人驚詫外,還能有什麼?探月任務是人類努力的一種證明,這樣的小細節提醒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阿波羅16號太空人遺留月球表面照片曝光
 2012年5月23日消息﹕ 外電報道,1972年4月23日,美國NASA阿波羅16號太空人查理-杜克和約翰-楊,開始實施該項月球任務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艙外任務,利用月球探測車探測笛卡爾高地。在此次艙外活動中,杜克在搭建一個太陽風收集器之前,將隨身攜帶的一張很小的全家福照片放到了月球表面上,並用自己的電影攝影機拍攝了一些照片。這些珍貴的照片見證太空人們來自月球的親情。 在其中一張照片中,杜克遺留在月球表面的那全家福照片有些模糊,但上面仍可以看清楚杜克本人、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查爾斯和托瑪斯。當時似乎在夏季,杜克一家坐在一條長椅上。這張全家福照片被細心地包裹于透明的塑料中,它因為曾經被裝在太空人服口袋中而看起來還有些褶皺。記者推測,這張照片也許還在原來的位置上,距離杜克的腳印只有數英寸,而杜克的腳印應該也還在。 今年4月23日恰好是這些照片拍攝40周年紀念日。當時,記者在“阿波羅計劃圖片庫”中搜索與“阿波羅16號”相關圖片時,偶然發現了這些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月球樣本、實驗場景以及月球探測車等,所有這些場景都令人著迷。我突然發現了這張特殊的照片,禁不住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要知道,一家全家福照片放在另一外世界的表面上,除了令人驚詫外,還能有什麼?探月任務是人類努力的一種證明,這樣的小細節提醒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好奇」號火星車模型在加州沙漠預演登陸

2012年5月23日消息﹕
中國日報網報道,美國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在2011年11月26日發射,預計于今年8月5日晚登陸火星,之後在那裏執行為期兩年的勘測任務。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NASA在位于加州南部的莫哈維沙漠進行模擬登陸實驗,以提前得知真正的“好奇”號火星車在抵達火星表面時是否能夠行駛、拍照和收集樣本。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打造出一個被命名為“稻草人”的“好奇”號模型。莫哈維沙漠中崎嶇不平的迪蒙沙丘是模擬火星地形的理想替代地點,可以計算出“好奇”號穿過火星表面沙地陷阱的最好路線。據稱,這片位于莫哈維沙漠死亡谷附近的地區地形險惡,廣受尋求刺激的越野愛好者的追捧。
在進行模擬實驗之前,“好奇”號火星車項目的負責人皮特‧泰辛格指出,他的研究團隊急于知道火星車的著陸情況。他說:“每過一天,我們距離最具挑戰性時刻的時間就更近一天……一輛體積和SUV差不多的火星車在距離地球8500萬英里(約為1.37億公里)遠的火星上登陸,這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們的工程科學小組一直為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以及之後的火星表面探測工作做著準備。”
“好奇”號火星車用于研究火星岩石層,NASA希望借此發現火星曾經存在湖波、甚至微生物的證據。據悉,這一勘測任務共耗資16億英鎊。
“好奇”號火星車的姐妹登陸器“機遇”號火星車的遭遇充分說明了火星環境的惡劣程度。本周,“機遇”號將從長達19周的冬眠中“蘇醒”。之前,火星由于進入冬季而陷入一片黑暗,該火星車無法獲得維持其動力的太陽能。 同“好奇”號相比,“機遇”號顯得非常嬌小。“好奇”號整體長度為10英尺(約為3.01米),是“機遇”號火星車的5倍。

北京規定公廁蒼蠅不得超過2只
2012年5月23日消息﹕
北京晚報報道,公園、超市內的公廁,不得比該場所關門還早;公廁內的蒼蠅個數不得超過2只;便池堵塞12小時內要搶修完畢……市市政市容委昨天對外公佈「北京市主要行業公廁管理服務工作標準」,對部分行業公廁內的一系列服務提出了嚴格要求。
所謂主要行業公廁,是指公園、旅遊區、旅遊飯店、長途汽車首末站、軌道交通站、飛機場、火車站,還有醫院、商場、超市等人員集散場所的公廁。
標準提出,這些場所的公廁必須保證隔斷板、鏡子、水嘴、洗手(盆)池、掛衣鉤、標識燈具、通風除臭等各種設施、設備齊全完好,保證使用。應設置無障礙通道和老年人、殘疾人專用廁位。
地面蹲台、便器、座圈等設施設備要清潔衛生,無積尿、積水、積灰、結冰、雜物。廢紙容器不溢滿,無亂寫亂畫。公廁內的廢棄物不得超過2個,廢棄物的停滯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公廁中蒼蠅的個數不得超過2只。
莫斯科天空異象
 2012年5月23日消息﹕ 網易發報道,當地時間4月25日,俄羅斯攝影師Boris Bochkarev無意間抬頭發現天空呈現出神奇的變化,他立即跑上樓頂,拿出相機將這一刻捕捉了下來。
「太空漂流瓶」計劃:向外星人發送微博
2012年5月23日消息﹕
北京日報報道,兩位多媒體藝術家準備實施“太空漂流瓶”計劃,發送所有微博至太空,基于一個網絡服務提供商與任何潛在的外星人共享微博信息。
任何對這一項目感興趣的人必須在自己的微博信息中輸入“太空微博”,藝術家斯科特-基爾達爾和納撒尼爾-斯特恩將收集這些微博信息發送給太空外星人。
這兩位藝術家通過“火箭交換機”網站接收捐款來籌集該項目的啟動資金,他們旨在建造或者借用一個高科技通訊係統,能夠將微博信息內容實時地發送到可維持地外生命的一顆行星。他們計劃籌集8500美元,目前僅接收到2500美元的捐款。
兩位藝術家說:“我們計劃以微博的方式將世界各地網友的信息發送到GJ667Cc行星,這是一顆距離地球22光年之遙,可能存在類地生命的星球。”
日本九州發現約2.4億年前宇宙塵埃
2012年5月23日消息﹕
新華網報道,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在九州大分縣東部網代島約2.4億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與浮遊動物化石混雜在一起的宇宙塵埃,這一發現將有助于研究太陽係微粒子的分布與起源。
宇宙塵埃被認為源自彗星或小行星,多數都與太陽係一樣古老。雖然每年約有3萬噸宇宙塵埃降落到地球上,但是90%都在通過大氣層的時候燃燒殆盡。即使能夠到達地表,也很難保留下來。
網代島是海洋浮遊生物大量堆積的燧石由海底地殼隆起而形成的一個岩石島嶼,由于該島燧石在海底形成,堆積速度緩慢,研究人員推測其含有宇宙塵埃的密度較高。日本鹿兒島大學和東北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適度粉碎化石,利用磁力甄別等方法,從這些有約2.4億年歷史的浮遊生物化石中回收到260個直徑0.2毫米以下的宇宙塵埃。經過精確的化學分析確認它們是由與隕石相近的物質形成,屬于地球外來物質。
研究小組負責人、鹿兒島大學助教尾上哲治說,如果能夠用同樣方法從世界各地搜集到更多太古時代降落到地球上的宇宙塵埃,將有助于弄清太陽係裏微粒子的演變過程。
太陽出現地球8倍大之「 黑子怪獸」
 2012年5月22日消息﹕ 最近一段時間,太陽的“臉上”長出了個巨大的“黑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黑子。”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張旸主任昨天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和以前常見的太陽黑子不同,這次的太陽黑子是“超大版”,“個頭”足有數個地球大。因為個頭很大,所以人們只需戴上太陽觀測鏡,就能直接觀測到它。由于這顆大黑痣已經向日面邊緣移動,很可能一兩天就會消失。 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一種。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4500攝氏度。因為其溫度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1000到2000攝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通常是成群出現。 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其主要觀測特徵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現迅速發展的亮斑閃耀,其壽命僅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從太陽耀斑的規模上來看,X級別的最強烈,能夠幹擾衛星和地球上的基礎設施;M級別的屬于第二級別,能夠引起地磁風暴從而產生極光景色;C級別屬于最弱級別,對地球幾乎沒有影響。 電離層暴:太陽局部地區擾動引起地球大范圍電離層內劇烈變化。經常伴有電離密度降低和F區虛高(等效反射高度)的增加,可持續數小時至數日。電離層暴期間,短波無線電通訊和廣播可能遭受嚴重影響,甚至訊號中斷。 近日,太陽的臉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型黑子,其規模大得超出常規。這顆太陽黑子被命名為AR 1476,直徑達到了10萬公裏,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首場觀測到它之後,科學家將之稱為“太陽黑子怪獸”。
俄羅斯衛星拍攝到史上最清晰地球照片
 2012年5月22日消息﹕ 綜合外電報道,俄羅斯一顆衛星最近拍攝到一係列有史以來最清晰的地球圖片。圖片為121兆像素,由 Elektro-L同步水文氣象衛星拍攝。該衛星的固定位置位于地球上方36000公裏的太空。 該衛星于去年1月底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用于檢測俄在亞洲領土的氣候變化。衛星上安裝的可見光和紅外線攝影設備能獲取分辨率分別為1公裏和4公裏的地面圖片。在正常情況下,該衛星每30分鐘拍攝一次。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拍攝頻次可提高為每10至15分鐘拍攝一次。此外,這顆衛星還擔負著氣象信息轉發交換及國際搜救衛星COSPAS-SARSAT係統信號的接收和轉發任務。按計劃,該衛星將在太空服役10年。
首個太空粒子探測器一年採集160億個數據
2012年5月22日消息﹕
科技日報報道, “在太空運行的第一年,AMS(阿爾法磁譜儀)已經採集了160億個宇宙射線數據,這遠遠超過了在上個世紀收集到的宇宙射線數據的總和”。在AMS——人類首個太空粒子探測器成功運行一周年之際,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發給山東大學的賀信中說。
為AMS提供溫度保障的熱係統首席科學家、山東大學教授程林告訴記者:“在過去的100年中,人類採集的宇宙射線數據還不到30億個。通過分析AMS採集到的宇宙射線數據,可能得出一項令人振奮的科學發現,從而填補人類對宇宙構成認知的空白。”
據介紹,由丁肇中領銜的AMS項目是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最重要的科學工程之一,其物理學使命是在太空中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探索宇宙起源的奧秘,是人類在太空中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科學實驗。AMS項目匯集了美國、中國、俄羅斯、意大利、瑞士、德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600余位科學家共同工作,歷時近20年,耗資達20億美元。2011年5月16日,AMS隨“奮進”號航天飛機升空。
作為參與AMS項目的8個中國大陸科研團隊之一,山東大學于2004年加入AMS項目組,專門成立熱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全面負責AMS熱係統的研究與設計,程林擔任了熱係統的首席科學家。“得益于程林教授和山東大學科研團隊的努力,AMS實驗在實施的第一年能夠順暢運行。”丁肇中在賀信中提到。
程林告訴記者,AMS對熱環境的要求極其苛刻,各探測器的性能也與溫度有關,熱係統的研制水平及質量直接決定著磁譜儀的工作狀態、運行壽命及實驗可靠性。“熱係統相當于給AMS加上了一身‘保溫服’,防止溫度過熱或過冷傷害儀器。”運行一年來,熱係統經受住了太空苛刻環境的考驗,“使AMS工作溫度變化始終控制在1攝氏度的范圍內。”程林說。
美國815萬拍賣暴龍化石,外蒙古誓奪回「國寶」
2012年5月22日消息﹕
路透社報道,美國有拍賣行前日在紐約拍賣一副近乎完整的巨型暴龍化石,最終由電話買家以105萬美元(約815萬港元)成交。但由於蒙古政府提出訴訟,質疑化石可能是在該國出土的「國寶」,要求物歸原主,故拍賣行同意等候法院裁決,才完成交易。
這副亞洲特有的暴龍骨架高2.4米,長7.3米,軀體完整度為75%,頭部更高達約80%,是8,0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北美霸王龍的後裔,比一般完整度不高於50%的博物館恐龍化石藏品更為完整。據悉恐龍骨於戈壁沙漠出土,但紐約文物拍賣公司主席羅恩指,不知骨架在哪國發現。
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上周發聲明稱,若化石在蒙古境內出土,拍賣則屬非法交易。蒙古政府上周向得州地方法院成功申請臨時限制令,要求中止拍賣但不果。代表蒙古的美國律師指:「我非常驚訝拍賣公司藐視法庭有效命令。」但羅恩辯稱,拍賣在紐約進行,得州地方法院的限制令在當地不具效力。
NASA拍到土星外光環被數百不明物體擊穿
 2012年5月22日消息﹕ 中國新聞網報道,NASA在4月拍到數百不明物體擊穿土星外光環,美國NASA公布的一組照片顯示,土星的一道光環被數百個不明物體擊穿,留下了一道道“傷疤”。 這些照片是由NASA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拍攝的。照片顯示,不明物體撞向土星外層的F光環,並從中穿過,給F光環留下了明顯的“傷疤”。NASA分析稱,這些不明物體很可能是一些“雪球”,其中最大的直徑達到約800米,來自土衛十六等大型天體。
內蒙古規模最大的沙漠科學館5月正式開館
2012年5月22日消息﹕
新華網報道,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沙漠科學館——恩格貝沙漠科學館,5月份正式開館迎接中外遊客,目前,這個沙漠科學館正在進行開館前的布展準備。
恩格貝沙漠科學館位于庫布其沙漠中段,佔地100畝,總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總投資7000多萬元,是內蒙古地區最大的沙漠主題科學館。科學館于2011年8月初開始試展,3個月的試展期間共接待遊客8000余人次。
沙漠科學館館長王強介紹說,這個場館採取半地下的建設方式,深入地下4米,可以充分利用地熱能。在電力供應上,太陽能供電將逐步佔到用電量的30%。
據介紹,正在進行布展的沙漠科學館將通過圖文和數字影像技術,集中展示幹旱荒漠地區的人們謀求生存和發展的艱辛過程,反思人類治沙防沙經驗、展示中國特色沙漠開發模式。
西班牙報紙稱中國人是「豬」
2012年5月21日消息﹕
環球時報援引西班牙《新聞三角洲》19日發表以「中國豬」為標題的文章,歷數中國移民在西班牙的種種「罪行」。有讀者認為,西班牙不少報紙在經濟危機衝擊下生存空間日益縮小,為擴大發行量獲取廣告收入,一些媒體甚至刊登帶有辱罵色彩的文章譁眾取寵,刺激讀者眼球。
作者皮拉爾在文章中用了很大篇幅貶損中國移民,如中國人的造假已經把世界經濟搞亂,「中國人什麼都能造假,眼鏡、皮包、手機等等,但造不出我們高尚的靈魂,如果中國人能把我們的道德也仿製一下,他們就不會成為現在被人指著鼻子罵的對象」。皮拉爾還說,「中國豬」不知疲倦,他們是要錢不要命的群體,自從入侵我們的領土開始,就借我們的資源積累財富,現在遍地都是「中國豬」開的餐館、服裝店,他們把賺來的錢源源不斷匯往中國,「肥了中國,瘦了西班牙」。「我把中國人稱為『中國豬』是對他們的敬語」。
「中國豬」一文刊登後立刻在西班牙國內引發爭議。《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到,不少西班牙讀者對皮拉爾的觀點持反對態度,認為他言辭過激,「如果把中國移民身上的缺點集中在一起然後透過放大鏡看,結果肯定是一無是處」。
還有讀者認為,西班牙經濟危機已經病入膏肓,媒體有意將這些容易引發民眾怨怒的原因引到外國移民身上。「為什麼說『中國豬』而不選擇『拉丁豬』或『東歐豬』,是因為他們認為中國人一般不會採用暴力手段進行報復,所以欺負一下中國人不會有危險」。
天文學家說:5年之內4次日食是正常天象
2012年5月21日消息﹕
新華網報道,5月21日晨,精彩絕倫的日環食現身天宇,這是在中國境內,5年之內發生的第4次精彩日食。天文學家說,中國境內連續幾年發生日食是正常天象,不會牽扯任何自然災害事故。
中國天文學會理事、南開大學教授蘇宜指出,日月之食是太陽、月球、地球這三個天體,在非常有規律的公轉運動中,由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在特定的條件下形成的,既常見又普通。用現代天文學知識可以準確地計算出前後幾千年日月食發生的時間和全球各處可見的地點。“這充分體現了人類科學知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蘇宜表示,就全球而言,日食每年都要發生,最少2次,最多5次。但是,由于狹長的中心食帶只佔地球總面積的數百分之一,而且常常落在海洋或無人居住的地方,在同一個地點重復的概率很低。日月食的發生有一個大致的“沙羅周期”,即經過223個朔望月之後,會重復發生類型及持續時間長短相近的日月食。但日食的中心食帶落在地球上的區域卻不按這個周期重復。
21日發生的這次日環食是繼2008年8月1日日全食、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和2010年1月15日日環食之後,在我國境內能看到的本世紀第四次日食。
蘇宜強調說,日月食純屬自然天象,起因和後果都非常清楚明確,與任何人類社會的政治、宗教、文化活動無關。日月食沒有任何能量突發或轉換的過程,也從不牽扯任何自然災害事故。
美國加州用8噸朱古力打造瑪雅神廟
 2012年5月21日消息﹕ 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建築15日在美國加州面世。人們用18239磅(約8.27噸)朱古力打造出一座逼真的瑪雅神廟,打破了此前意大利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座“瑪雅神廟”高6英尺(約1.8米),長寬均為10英尺(約3米),花費了糕點師們400多個小時。這座巧克力建築不僅體積龐大,在細節方面也是精益求精。糕點師將365級臺階打造得清晰可見,就連守護的士兵面部也可辨。糕點師表示,瑪雅人首先發現了可可樹,因此用朱古力制作瑪雅神廟也是一種紀念。
頁數:
38 / 78
|